人生到處知何似,恰似飛鴻踏雪泥;
泥上偶然留指爪,鴻飛那復計東西。
老僧已死成新塔,壞壁無由見舊題;
往日崎嶇還記否,路長人困蹇驢嘶。
宋仁宗嘉祐元年(1056年)蘇軾赴京應考,過澠池縣佛寺,題詩壁上。 嘉祐六年蘇軾往鳳翔任官,再經澠池,獲弟蘇轍詩,即和其詩韻寫了此詩。一般詩砰其意謂人生在世,漂泊不定。但蘇軾何等人物,不會不知"如鳥飛虛空"句出自法句經,而其在佛寺寫詩,正好用上此典。經上沒有嗟嘆之意,但喻不要執計得失。蘇軾嘉祐元年應考高中,不恰丁母憂回籍三年,憂滿回京年許就鳳翔官時為六年,仕途也不至太差,倒不應嗟嘆,反而應是鴻飛之意,用典更應是以此安心,因而其向第問"往日崎嶇",而想自己"那復計東西"。若有漂泊之意,想應是在王安石變法之爭而出京時,但那是十年(熙宁四年(1071年))之後的事了。
此謹為偶想,不知是否有所得。
又
蘇軾軼事極多,在黃州為佛印『一屁打過江』的詩:「稽首天中天,毫光照大千,八風吹不動,端坐紫金蓮。」愚淺見以為水平極低,若真為蘇軾所寫,也不會為其所重,怎會因放屁云云而過江?看來是後人附會的吧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